文曲星的《三界味经》添了最后一页插画,画的是无数灶台连在一起的模样:凡世的土灶挨着魔界的石灶,魔界的石灶靠着妖界的木灶,妖界的木灶贴着天宫的玉灶,灶眼里的火都往中间聚,烧着同一捆和味草,锅里煮着同一种千村汤。画旁题着:“大道在灶间,至味在人间。”</p>
除夕夜,三界的村落都在灶上摆了碗千村汤。南坡村的张婶往汤里撒了把传味苗的新米,碗沿立刻显出狐村的果花纹;魔界的酿酒师往汤里滴了滴双谷酿,汤面浮起织坊的棉线纹;妖界的狐狸把灵果压进汤里,果浆漫出的痕迹竟成了天宫的云纹;天宫的仙官对着汤碗吹气,碗底映出半味谷的渗香锅——所有的碗都在此时发烫,像隔着千里万里,碰了次杯。</p>
半味谷的渗香锅前,挤满了来自各地的人:南坡村的孩童追着魔界的石兽跑,石兽的蹄子沾着传味苗的粉,跑过的地方冒出串串稻穗;妖界的狐狸帮老铁匠添柴,尾巴扫过灶膛,飞出的火星都带着果香;天宫的仙官给阿木递来新采的莲,莲子里裹着凡世的稻香。</p>
阿木看着锅里翻滚的汤,突然想起多年前地动山摇的夜晚,那时以为天要塌了,却不知裂痕里能长出这么多暖。他舀起一勺汤,敬天上的星,也敬地上的人:“原来最好的味,从不是哪一家的独苗,是千家万户的烟火,凑在一起熬出的甜。”</p>
风穿过半味谷,带着千村汤的暖、传味苗的清、心音铃的脆,漫向三界的每一盏灯火。在那里,灶台连着灶台,味道缠着味道,没有人再问“你是哪界的”,只笑着说“尝尝我这口”。而那口永远煮着汤的渗香锅,还在咕嘟咕嘟地熬着,锅里的味越来越杂,却越来越暖,像个永远敞开的家,等着每个带着烟火气的人,推门进来,共饮一碗岁月长。</p>
喜欢凡人道碑请大家收藏:凡人道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/p>
</p>
喜欢凡人道碑请大家收藏:凡人道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