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逐客令与谏逐客令(1 / 2)

最近一些秦国宗室和旧贵族因郑国以修筑水渠过慢为由,说郑国是韩国派来秦国的卧底。</p>

是不是有一些绕口,简单来说就是:</p>

一个名为郑国的韩国人,在秦国修建水渠,这个水渠就是后来着名的郑国渠。</p>

这本来是件小事,但是为什么秦国的宗室和旧贵族要闹大呢?</p>

自古以来,集权是每一个上位者做的第一件事。</p>

集权并不是为了抓着不放,而是为了控制。</p>

所以集权之后,必然要放权。</p>

不然所有的权力都在秦王手里,那秦王都要累死了。</p>

被放权的人不能是宗室,都有王室血脉,他们不会真的忠于秦王,听秦王的话,而且隐患太大。</p>

万一再来一次“成蟜之乱”,那嬴政还玩不玩了。</p>

被放权的也不能是根基深厚的旧贵族,不然又要形成新的权贵阶层。</p>

那么从其他六国来的人才,就是非常好的授权对象。</p>

他们在秦国没有根基,想要获得权势只能依靠秦王,忠于秦王。</p>

但是秦国的宗室和旧贵族因此不能分一杯羹,他们干吗?</p>

他们当然不干,所以他们要作孽了。</p>

嬴政刚刚掌权,表现的野心和能力实在太让人畏惧。</p>

将六国的客卿赶出去后,不仅可以削弱嬴政的势力,客卿走后,空出来的位置....</p>

桀桀桀桀桀,都是他们的!</p>

于是,秦国的宗室和旧贵族就说:</p>

这个郑国修水渠修的这么慢,从秦王政元年修到秦王政九年,整整九年都没有修好。</p>

他不是韩国派来的卧底,我头直接给你剁下来当球踢!</p>

你看,都是因为秦国重用六国之人,才造成这种局面。</p>

所以我们强烈请求秦王,让朝中六国的客卿都滚出去!</p>

几天前宗室和旧贵族便以此为理由,在朝堂上与嬴政僵持不下。</p>

宗室和旧贵族的势力盘根错杂,嬴政暂时还需要他们的支持,不能明面上闹得太僵。</p>

嬴政心里已经有了成算,但是需要有人实施。</p>

在场的几位都是嬴政的心腹之臣。</p>

王翦和蒙武一家身为武将,六国客卿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威胁;</p>

隗状本就是来秦的楚国人,更不可能支持"逐客令";</p>

赵高是嬴政由提拔的,由官奴转为内臣,本身没有立场,嬴政的立场就是他的立场。</p>

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看向了唯一的例外....</p>

依旧是我们的"例外"代言人——王绾。</p>

感受到众人视线,王绾跪下,向嬴政恕罪:"还请王上恕罪,此刻逐客令是不得不发。</p>

但臣愿意为王上守在关外,然后将王上的人带回来。"</p>

之前,王绾并没有把握好度,嬴政也懒得迁就他,所以都不欢而散。</p>

方思怡来后,王绾逐渐成为秦王党的核心成员,与隗状关系也越来越好。</p>

经过隗状几次不着痕迹的提点,王绾也明白了如何不触嬴政的霉头。</p>

嬴政本就想实行逐客令,此刻王绾不仅与他想法一致,还提出了解决办法,对王绾很是满意。</p>

不得不说,虽然王绾每次都是扎心之言,但是每一次都命中要害。</p>

这逐客令确实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</p>

不仅是因为宗室与旧贵族,也是为了嬴政自己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