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荀崧怒气未消,听后,一惊,再看,又是一惊。</p>
前来的人,竟然是自己的女儿荀灌。</p>
荀灌走到荀崧面前行礼,随后细声道:“宛城不能没有爹。”</p>
台下众人连连点头,连忙附和道:“是啊,是啊,宛城不能没有您。”</p>
荀灌看到那些怂态尽显的官员面上已是无语至极,却懒得跟他们计较。</p>
她想要父亲留下,才不是为了这些怂货。</p>
“爹贸然离去,叛军一旦攻城,守军无人指挥,城将不保,还是让女儿去吧。”</p>
荀灌近乎乞求的眼神看着爹,让荀崧心有疑虑,想到小女年幼,万一有个闪失,心不能安。</p>
即使知晓女儿的本事,荀崧依旧不肯轻易答应她,他回避了女儿的视线。</p>
“灌儿能有此心,为父甚感安慰,只是敌众我寡,叛军又严防死守,将士突围尚且不易,何况你一小女子乎?”</p>
眼看父亲就要拒绝,荀灌连忙表明自己的决心,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。</p>
“宛城危在旦夕,一旦城破,城中数万百姓遭殃,灌儿虽是女儿身,可绝不比男儿差。</p>
如若能冲出重围,求得援兵,宛城可保,百姓得救;</p>
如若不能突围,顶多一死,何足惧哉?这也不负爹十几年来的养育之恩。”</p>
听到这番发言,周围官吏都大为震惊,而荀崧不为所动,摸着胡须,哀虑良久。</p>
荀灌继续说服,言辞恳切道:“女儿不会有事的,待到三更,叛军把守松懈,我在翻城墙而出,趁夜突围,必不负众人厚望,求得援兵。”</p>
面对荀灌的再三请求,荀崧面有焦虑,叹了口气,事到如今,也只好如此。】</p>
『救命,荀崧手下怎么都是些怂货』</p>
『咱就是说,上属太能干,是会导致下属扶不起』</p>
『猛女撒娇,不是谁能看得出来这个小女孩可以一枪连串两个大男人』</p>
『我都觉得这些官员不是震惊于荀灌的大义,而是“小妹妹你这样弄得我们很不是人诶”』</p>
『他们本来就不是人』</p>
『要不是城中还有百姓,我支持荀灌带父亲杀出重围』</p>
『哈哈哈哈哈哈,荀崧也不差的,只是确实他离开的话事情会更大发』</p>
天幕下的那些官员都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,一些没娶妻的更是觉得未来一片黑暗。</p>
这种事情被天下人知晓,还有哪个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们?</p>
不仅如此,以后走出去肯定都会被指指点点,毕竟这实在是太过丢人。</p>
即使荀灌再厉害,也掩盖不了她还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这个事实。</p>
【荀崧放心不下,挑选了十几个勇士,跟随荀灌一起突围。</p>
三更已至,东墙之上,荀灌束住头巾,缚紧腰肢,身穿铁铠甲,脚穿蛮靴,佩了三尺青虹剑,携了两把绣鸾刀,好似一个女将军模样。</p>
荀崧为女儿送行,再三叮嘱道:“一路小心。”</p>
面对父亲的担忧,荀灌却并不当回事,反而安慰父亲。</p>
“灌儿会快去快回,爹爹不用太过担心。”</p>
荀灌带领几十名勇士顺着绳索下城,趁着夜色悄悄突出重围。</p>
不料,还是引起杜曾军哨兵察觉,被追兵一路追杀。</p>
荀灌等人边打边撤,一直往北跑,直到鲁阳的山中。</p>
最终,只有荀灌一人得以逃脱。</p>
她日夜兼程,第三日午后,终于赶到襄城,进见石览,荀灌将爹的书信给他,说明来由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