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2章 太上皇驾崩(2 / 2)

有人怒骂,有人讥嘲,亦有人惋惜。</p>

但更多的,是冷静后的服从,是顺势而为的沉默。</p>

他们知道,越王徐闻,早已不只是权臣。</p>

他是朝局本身,是那个铁腕维持皇朝运转的枢纽。</p>

有人说徐闻是篡权之贼,有人说他是权臣之极;</p>

但在史家的眼中,所有对他恶言诟病,都难掩一个事实。</p>

越王以一己之力,扶社稷于倾危,渡大明于风火。</p>

他手握乾坤,能使天子起落沉浮,却始终未问鼎。</p>

他如定海之针,镇国之石,藏锋于朝堂,布阵于庙算。</p>

风雨既息,江山再定。</p>

时人纷纷言之:“天命已移。”</p>

成化朝由此正式启幕。</p>

</p>

成化元年,正月方尽,京中余雪未消,朝贡之路却早已人马纷至。</p>

琉球、安南、暹罗诸国使节早在登基大典前后抵达,礼仪、贡品、册封诸事皆已妥当。</p>

唯独北地建州卫女真人来迟了整整一个月。</p>

二月初一,锦衣卫将密报呈至内阁。</p>

“启禀首辅,建州卫首领李满住,带人五百七十余,已抵通州驿外,声称因大雪封山,方才来迟,今欲入京朝贡。”</p>

御案前,徐谦沉默片刻,将手中毛笔搁在笔山之上,眉心微蹙。</p>

“雪封山路,其他各国皆能按期而至,独他建州拖延月余……”</p>

徐谦抬头,看向对面的次辅于谦:“于公,您怎么看?”</p>

于谦拈须微思,道:“此事非雪阻,实为心异,李满住此人,年轻时曾为明将打败,屡朝屡败,此番来朝,或非真心归顺,而是试探新朝之态。”</p>

“他带来多少随行?”</p>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/p>

“据锦衣卫探报,实则有近六百人,部分携兵刃,沿途驿站遭骚扰,军民怨声载道。”</p>

徐谦点头,语气平淡:“若我们准其入京,便等于向他低头。若封锁驱逐,则或激女真反感。”</p>

于谦凝视他片刻,笑道:“既然他非为礼义而来,大可略施礼数,明规矩、不失体面,驱之出京,查其贡物,不予赏市,如此处置,虽不惩而足警。”</p>

徐谦目中泛光:“正合我意。”</p>

当夜,徐谦入越王府探望父亲徐闻。</p>

徐闻年迈,已近八十,新皇登基后便不问政事。</p>

近年虽偶有议事之举,更多时候不过在园中赏雪煮茶。</p>

听闻女真入贡之事,他淡淡一笑。</p>

“李满住……这小子还活着?当年老夫巡边辽东时,他还只是个十多岁的娃娃,居然也成首领了。”</p>

徐谦垂手站在一旁,不作声。</p>

徐闻似有感触,叹道:“北虏衰了,瓦剌碎了,蒙古各部散了,如今若有野心者,也就只剩女真而已,你记住,女真非胡虏,非单一部族,而是一团能燃的火。”</p>

他放下茶盏:“但此时不宜动兵,你驱他,缓之;我大明如今正稳局,不必因小人动大刀。”</p>

徐谦拱手应命。</p>

徐闻岂能不知女真对大明的危害?</p>

他是准备先礼后兵。</p>

若是女真部落不知好歹,那只能让他们喜提灭族大礼包了!</p>

数日后,大明礼部在通州设接待场所,不许女真部使者入京。</p>

女真首领李满住满腹不悦,却仍强压怒气,率随行头目二十人进入接待营帐。</p>

帐中礼部官员奉命诘问贡品、印信、迟到缘由。</p>

李满住言辞傲慢,贡品清单中仅列马匹数匹、鹿皮数十,铜器粗制滥造,与朝廷预期相去甚远。</p>

“赏赐呢?我们年年来朝贡,就是要赏赐的!为何不给?”</p>

李满住当众问道:“我建州卫世代守边,年年送马皮鹿角,为何今年只驱我出?”</p>

礼部侍郎冷然答道:“你迟来,贡薄,扰驿站,乱军民,大明礼制不容践踏,赏市者,需以诚意为本,你等还是好生学学,先沉淀沉淀吧!”</p>

李满住怒发冲冠,却被随从劝住,甩袖而去。</p>

三日后,大明发出文书,限建州使团十日之内离境,沿路禁市,禁止与民交易。</p>

女真朝贡无果而终。</p>

李满住回部,怒不可遏,在营中咆哮。</p>

“我女真年年纳贡,得赏者日薄西山,大明是把我当狗使唤吗?!”</p>

副手董山劝解:“如今大明新皇初立,内阁皆汉臣老贼,若趁其未稳,大可掠边以示威。”</p>

李满住眼中透出狠意:“如此,便从开原、抚顺开始,挑最富的汉村杀他一回!”</p>

喜欢成为御史后,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:()成为御史后,我怒喷建文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/p>